营养历史:我国老一辈营养学家在维生素科学中的贡献

发表时间:2021-11-17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营养历史:我国老一辈营养学家在维生素科学中的贡献

我国众多营养工作者对维生素科学的发展也曾做出重要贡献,仅以几位老一辈营养学家为代表简介如下。

侯祥川教授(1899~1982)。是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届3个毕业生之一,获医学博士学位。1927年  赴欧美 、加拿大进修,获生理学硕士学位。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华盛顿大学等任教。回国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教授、上海雷士德研究院研究员 、中央卫生实验院营养研究所主任。他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长,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英文版总编辑等。他是1938年参与中华医学会制订”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的”营养委员会5名专家之一。解放后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、科研部部长。1958 年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卫生研究所研究员 、营养研究室主任、顾问。侯祥川教授是我国著名生化学家和营养学家,自上世纪30年代起即与国际同步,对我国维生素缺乏病的分布、病因、临床表现、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。在213篇论文中,有99篇是维生素方面的研究报告,占了近一半。特别在1940-43年间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上连续发表的4篇核黄素缺乏病临床症的论文,被国际上评为经典著作并广泛引用。他收集了大量国内病例,最早编著了我国唯一的《营养缺乏症纲要及图谱》,供营养教学中广为应用至今。1949年,他因对渡江部队防治核黄素缺乏症流行成绩卓著而荣立一等功。

王成发教授(1906~1994)。1931年毕业于沈阳小河沿医学院。1936年至北平协和医学院从事生化研究 ,后在福建医学院生化系任教授。1941年后在中央卫生实验所先后任室主任、所长等职。1943年到印度国立研究所进修,1946 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任客座教授,获实验营养学最高奖励证书。1948年谢绝美国高薪聘请,毅然回国。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主任,此后参与组建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系,先后任营养系主任、军队卫生营养研究所所长。王成发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生化学家和营养学家。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率领以顾景范教授为代表的军队营养工作者深入部队,开展了维生素营养状况评价和需要量的研究,并创建了我军的营养供给量标准,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先后建立了几种主要维生素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和标准,如用血浆维生素A、维生素A耐量实验和生理盲点面积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,用24小时全日尿、空腹2小时尿、负荷4小时尿评价维生素B1、B2和C营养状况,都建立了评价标准。在研究中发现维生素B2摄入量从每日0.5mg到2.5mg之间在1.2mg处存在扭转点,即为需要量。王德凯、赵法伋在不同部队重复实验均得以证实。他为军队培养了许多营养工作者,后来成为各军、兵种、军医大学营养学科的带头人

陈学存教授(1917~)。早年在福建医学院就读 4年后,转学到了江西中正医学院,于1944年毕业并在临床工作了3年。1947年经王成发介绍进入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营养实验所工作,在侯祥川指导下主攻营养缺乏病,1950年随院迁北京,历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助理研究员、副研究员及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同时还兼任美国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,青岛医学院、第二及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,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等。陈学存教授在上世纪50、60年代对夜盲症、脚气病、核黄素缺乏病和癞皮病等进行了大量研究。其中,陈学存教授及葛可佑等于上世纪60年代,在江西发现了久已罕见的脚气病,并通过多种措施予以有效控制。另外,在上世纪60年代还引进高色氨酸玉米,有效控制了南疆地区癞皮病的流行。

版权所有:营养师网     报名入口     在线报名

Copyright ©2020 (www.shdxk.com) 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012539号-1